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走进商务厅 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市商务

一份来自阿里地区的脱贫攻坚答卷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11-07

四年来,累计减贫6161户23017人,贫困人口下降到28户10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13%,4县实现脱贫摘帽,139个贫困村(居)实现退出,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3013元——

这是一场只能打赢的决战。

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阿里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和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着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群众收入大幅增长,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强力推进产业扶贫。阿里地区“十三五”时期规划建设产业扶贫项目88个,概算总投资14.28亿元。截至目前,开工建设82个,完成投资10.5亿元,完工68个,产业脱贫4758人,与14487名贫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分红4424人,人均分红600元。

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来抓,带动3520人脱贫。大力实施青稞增产、牛羊育肥工程,青稞平均亩产增加7.5公斤,每亩带动群众增收24元,牛羊肉产量增加1704吨,带动群众增收1.36亿元。

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在联村、联户、联产、联营、联增上下功夫,带动3399人脱贫,实现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深入实施易地搬迁。2015年以来,阿里地区统筹整合中央、自治区、援藏等各类资金11亿元,建成3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89户7786人全部实现搬迁入住。

大力实施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十项提升工程”,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卫生室、便民警务站、幼儿园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搬迁群众生活条件大幅改善。配套建设产业项目41个,总投资8.35亿元。

持续推进转移就业。坚持岗位开发、就业培训、就业管理、就业服务,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要求,搭建就业供需平台,拓宽就业渠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坚持异地办班与本地办班相结合,开发就业岗位,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便就业。截至目前,累计落实农牧民培训资金4347.5万元,完成培训360期13080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958人次;通过培训及各项措施实现转移就业21071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660人次,创收8069万元。

严格落实生态补偿。坚持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定酬,让贫困群众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截至目前,累计落实生态补偿脱贫岗位30591个,年人均补助达到3500元,资金发放全部实现“一卡通”。综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奖补、荒山绿化投工等项目,对完成禁牧任务的每亩每年给予6元补助,对未超载的每亩每年给予1.5元奖励,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及时组织各县开展生态补偿脱贫岗位重新认定工作,截至9月底,根据新标准认定岗位20153个,较上半年减少10438个。

着力强化教育扶贫。坚持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重点,全面落实教育“三包”和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241名“两后生”接受免费中职教育,862名易地搬迁群众子女随迁入学,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2291人次841.48万元。

全面落实保障兜底。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统筹实施各类救助政策,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累计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9931人次1794.33万元,落实临时救助6280人次1022.67万元,落实城乡医疗救助10118人次2342.95万元,落实农村低保12483户32095人次2.25亿元,落实特困人员救助金1592人次945.91万元,落实孤儿集中供养473人次1030.32万元。强化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医疗保障,对特困人员医疗保障实行100%救助政策。将农牧区低保标准与年度扶贫标准“两线合一”,覆盖1043名贫困人口。

扎实开展健康扶贫。成立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开展贫困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管理工作,核准因病致贫返贫311户912人,核准完成率100%。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农牧区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555元。开展大病集中救治354人,救治率达100%;慢病签约服务16270人,签约率达77.1%;重病兜底保障37人,兜底保障率达100%;免费诊治1584名包虫病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下降70.33%。

统筹推进社会扶贫。民营企业主动参与精准扶贫。截至目前,共15家民营企业参与“十企帮十村”精准扶贫行动,落实帮扶资金2585.05万元,惠及4700人。

不断拓展结对帮扶。健全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建立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村(居)干部脱贫攻坚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形成脱贫攻坚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实现73家地(中、区)直单位、1.4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群众2.29万人,累计落实帮扶资金1.0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133个,制定帮扶措施989个,解决农牧民群众“三就”“两保”“六通”等实际问题1862件,为贫困户办实事3950件。开展“十企帮十村”行动,落实企业帮扶资金2058万元,带动3439名贫困群众脱贫。深化党建促脱贫行动,扶持发展农牧民专合组织118个,培养政策明白人564名、致富带头人257人,带动1893户5963人增收,实现2647名贫困户增收致富。

援藏扶贫取得新成效。积极争取“两省三企”援藏扶贫项目资金,把援藏资金的80%向深度贫困县乡倾斜。陕西、河北两省“十三五”规划援藏扶贫项目37个,完成投资4.43亿元。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3家央企规划援藏扶贫项目34个,完成投资1.79亿元。陕西省计划外援助产业发展基金1亿元,河北省计划外援助2.05亿元建设2个边境小康村。阿里莲华之宝骨质瓷有限公司解决了46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四年来,阿里地区累计减贫6161户23017人,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6189户23123人下降到28户106人,贫困发生率从28.5%下降到0.13%,噶尔、普兰、札达、日土4县实现脱贫摘帽,热角村等139个贫困村(居)实现退出。四年来,全地区23123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预计通过政策性收入年人均增收3100元;4758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分红、专合组织带动实现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7660人次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通过转移就业实现年人均增收10534元;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有劳动能力的11223人转为生态保护员实现稳定脱贫,年人均增收3500元。2019年,阿里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3013元,较2015年增加4983元,年均增长17.7%,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